LOT 2615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 二战期间致岳母有关战地报道的家书 信笺 一张一页
Viewed 62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 二战期间致岳母有关战地报道的家书 信笺 一张一页 1944年2月24日作说明:海明威岳母艾德娜·盖尔霍恩(Edna Gellhorn)上款。海明威常对岳母以母亲(mother)相称,本信亦如此,足见二人关系之紧密。此为海明威1944年二战期间,有关第三任妻子马塔(Martha Gellhorn)在欧洲进行战地报道的珍贵家书。信中,海明威就无法与身处前线的马塔取得联系一事向岳母倾诉,谓“我们深爱著的马蒂(马塔的昵称“Marty”,正在欧洲进行战地报道任务)还是杳无音信,我在16和18天前分两次给她拍去电报,告诉她现阶段我无法脱身赴欧,想她按预定计划尽快踏上返程,但毫无回音”。海明威还尝试以其他方式找到失联的妻子,他的情绪随著语句层层递进,焦虑的形象跃然纸上,“我试著让大使馆的达夫·库珀和科利尔斯替我联络马塔,但也无果。我现在甚至担心她是否收到我的电报。自从1月21日起我们便再无联络了……”。展现的是海明威对马塔间真挚的情感和由衷的担忧。当时,海明威正旅居古巴,笺头有他和马塔在哈瓦那郊区圣弗朗西斯科·德葆拉镇合租的瞭望山庄地址(Finca Vigia Francisco de Paula Cuba)。1939至1960年间海明威一直居住于此,并在此创作了《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等旷世杰作。与海明威的猜想相悖的是,马塔的失联并非由于电报通讯原因,而是她本人故意为之。海明威夫妇的感情早已生出裂纹,只是作者不愿面对现实而已。1939年,马塔与海明威在瞭望山庄度过将近一年的甜蜜婚后生活,不甘平淡的她应《考利叶周刊》邀请携丈夫赴中国采访抗日战场,期间与蒋介石、何应钦、周恩来等国共两党高层均有晤面。此后二人又奔赴欧洲战场,不久马塔抛下海明威,留下自己将在1943年底返回古巴的承诺后便独自深入欧战前线。直到1944年底她仍不愿回到丈夫身边,1945年夫妇终于再度见面,却是决意离婚之时。信笺右侧海明威还加叙道:“对马蒂新书(应指的是《丽安娜Liana》)的评价在全国范围内都颇积极。有些人甚至说相比我她是一个更好的作家,这话应该能成功取悦到她吧!”殊不知马塔在欧战前线搏命报道,且竭力离开海明威的原因就是不再想生活在丈夫的阴影之下。但二人最终竟连离世方式都无比相似:以自杀的方式了自己挣扎的生命。ERNEST MILLER HEMINGWAY AUTOGRAPH FAMILY LETTER SIGNED TO HIS MOTHER-IN-LAW ABOUT THE WORLD WAR IIOne pageDated February 24, 1944Note:Dedicated to Edna Gellhorn, the mother-in-law of Hemingway.27.5×21.5cm 作者简介: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美国记者、作家。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区的奥克帕克,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也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夺得1953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他的《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百部最佳英文小说”。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Preview:
2021年1月12日-14日
Address:
A厅: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一楼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