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941 丝东方朔桃
Viewed 63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65×83.5cm
丝东方朔桃 此幅为图轴式,以丝质为地。画面缂织东方朔偷桃图,峭壁上的桃树硕果累累,东方朔手持桃枝,肩扛三颗蟠桃,一边奔走、一边回头偷看,动作小心谨慎,神情生动。缂丝画面设计采用了填色、勾线、二色互相参差换彩等方法,发挥了缂丝制作工艺的特点。于浅米色地上,以石青、宝蓝、浅蓝、月白为主色,稍配水粉、瓦灰,色调配置合宜,素净雅致。整幅作品画面构图完整,布局疏密合宜,尺幅巨大,实为清中期难得的缂丝精品佳作。《东方朔偷桃图》,是以宋代绘画为稿本的精品,故事富有戏剧性,又有吉庆长寿的含义。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汉族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织物。缂丝的特点是通经回纬,即纬丝非通棱所织,它以本色丝作经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在经线上,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梭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采用局部回纬织制。因而在缂丝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的交界处呈现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似刀镂刻状,古人形容其「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称缂丝。普通织物在表现花纹时,受技术限制一般都织成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规整纹样,而缂丝却能自由变换色彩,擅长表现细致精微的色彩过渡和转折,有层次丰富和灵活多变的装饰效果。因而特别适宜摹制书画作品,它所表现的物象生动逼真,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缂丝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与本品相同品类可见,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元代缂丝《东方朔偷桃图》,收录于《故宫经典:故宫珍宝》,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图版39。该件缂丝作品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缂丝作品中工艺水平最高的一件珍贵文物。此件《缂丝东方朔偷桃》原为戴萍英基金会收藏。戴张萍英女士1915年生于苏州,1932年与戴福保先生结婚,戴先生在当时已是国内陶瓷、古青铜盉玉雕界的知名鉴藏家和古董商。 「戴萍英基金会」是戴张萍英女士在纽约创办,以竞慈善事业。此基金会致力于扶持在健康民生方面多有建树的机构,并定期拨款资助美国红十字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心脏协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ity Meals On Wheels、光明之家以及Sloane-Kettering 纪念医院等。戴萍英基金会珍藏囊括了不少重要的古代书画、陶瓷和古青铜器,这批瑰宝俱由戴福保先生遗赠,迄今为止鲜有人能一窥其庐山真貌。该基金会的藏品均为稀世奇珍,令人赞叹不已。其珍藏于拍场中佳绩频现,可参考香港佳士得2008年12月12月3日拍出一件「清乾隆 御制粉红地粉彩扎道蝴蝶瓶」,以5330万港币拍出,可供参考。戴氏伉俪凭着卓绝的学识和眼力,在欧美的中国艺术品鉴藏界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纽约的华人社区精英云集,戴氏伉俪在此间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与之往来者尽皆文艺泰斗,如王季迁(艺术家兼收藏家)、林语堂(作家兼学者)、翁万戈(收藏家兼学者)及王方宇(书法家兼收藏家)等,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参阅:《故宫经典:故宫珍宝》,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图版39来源戴润斋旧藏纽约佳士得,2008年9月17日,戴萍英基金会重要中国艺术品珍藏专场 Lot.243中贸圣佳,2009年10月19日,Lot.1996
Preview:
2019年8月1日-3日 上午10:00-下午20:00
Address:
厦门瑞颐大酒店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