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403 郁达夫(1896~1945)唯一存世完整著作手稿 名作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完整创作稿
Viewed 280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郁达夫(1896~1945)唯一存世完整著作手稿 名作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完整创作稿
线装一册(三百一十页)
1932年作
题记释文: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最尊敬的映霞。(五年间的热爱,使我永远也不会(能)忘记你那颗纯洁的心。一九三二年三月达夫上。)
刊印:1.《她是一个弱女子》单行本,上海湖风书局,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2.因查禁,删改重排为《饶了她》单行本,上海现代书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3.《她是一个弱女子》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单行本等,几乎任何郁达夫相关文集、全集、小说集。
部分出版:1.《郁达夫文集》图版页(影印手稿第一章第一页),香港三联书店与花城出版社,1982年。
2.《郁达夫全集》图版页(影印手稿第一章第一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
3.《郁达夫全集》图版页(影印手稿封面及第一章第一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4.《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完整影印),中华书局,2017年。
5.《郁达夫作品精选 小说卷》图版页(插图页第七页)P381-461,漓江出版社,2003年。
6.《风雨茅庐——郁达夫回忆录》图版页(正文第170页),华夏出版社,2008年。
说明:本拍品由郁达夫家属捐赠郁达夫研究学会,并由学会公益献拍,所得款项将用于郁达夫研究事业之发展。
这是郁达夫唯一存世的完整著作手稿,是已知市场中最为重要的近现代中国文学手稿。存原装。
在新文学里,郁达夫无疑是所有大作家中留存手稿最为罕见的。有些大家譬如鲁迅,大多手稿完整地保留在纪念馆里。郁达夫因他南洋烈士的身份,几乎所有手稿都石沉大海。我们已知世界范围的公藏,如上海图书馆仅有致王映霞家书,国家图书馆仅有《毁家诗记》前半部稿,家乡浙江图书馆更是仅有书法而无文稿,且都不属于新文学著作,更不提最富盛名的小说了——
这是经几代学者认定的、唯一流传的完整手稿。本手稿由郁达夫之子郁天民及其家属悉心保存,并于郁达夫最早的全集——1982年三联版《郁达夫文集》中首次影印,尔后种种文集均翻印此页,为世人熟知之郁氏书写范本。
这是重要作家在重要时期,写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要著作,要同时匹配这四个“重要”的手稿几乎不可能为私藏。许多作家的重要著作往往已不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时期,许多今日重要的日记与书信在当时并不具有影响力。郁达夫这部小说写于他如日中天的1932年,也是小说作为新文学题材影响社会最深之时。本书所言所行,在当时看来是过分前卫了,导致出版后立即查禁,且遭到同行作家的误解与诋毁。但以今日视角,却是正是五四最激发之题材,现代中国最匹配之写照。
这部小说可称郁达夫左派思想与情感描写的完美结合,是为故事经纬。小说讲述的是一对杭州出生、成长的少女,在乱世中受现代情感及革命思想的洗礼,最终走向上海大都市寻求个人生存、寻求革命出路的故事。这不仅是作为爱国主义文人的郁达夫在淞沪抗战中的呐喊,更是已知最早以苏维埃解放沪杭为题材的中国文学:小说的女主角在离开杭州时,曾说要等杭州的苏维埃政府成立之后,再能回乡,恰是作为烈士的郁达夫所未能见到的愿景。
这部小说与王映霞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刊印中,仅留有简单的一句题献:“谨以此书,献给我最亲爱、最尊敬的映霞。”在手稿中,却有一句更为深情的话语被反复改动并最终划去:“五年间的热爱,使我永远也不会(能)忘记你那颗纯洁的心。”
由郁达夫日记可知,此小说构思正五年之久,然在淞沪抗战被困上海的十日内写就全稿。这五年是与王映霞爱情结果的五年,也是他出版繁盛的五年。小说出版后不久,郁达夫就与王映霞从上海搬到杭州,并以此小说的稿费筑建了“风雨茅庐”,而后再下福州,乃至葬身南洋。实际上,在写此小说的时候,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关系已有裂痕。
大多数学者认为这部小说带有郁达夫的自传性质,虽然郁达夫在出版中增加后记,著重说明并没有指代谁的生活。我们在小说中读到的杭州地名,都是郁达夫自小成长之处,完全是对一个城市透彻了解后的信手拈来,可谓一部民国文人眼中的城市缩影。主人公去往上海、向往广州革命等等,也都与他自身的经历暗合。
其中最令人争议的,是认为女主角影射了王映霞。小说手稿的出现,在一些细节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丰富的信息。如刊印中女主角是在“杭州女学校”,而手稿中却明明写著“省立女子师范”,虽是同校不同名,但后者正是当年王映霞读书时的叫法(今杭十四中)。
这部手稿极其珍贵之处,乃是清晰地呈现出创作的整个过程。由于日本纸与钢笔的特殊作用,文稿涂改掉的部分几乎都得以重现。通过检视稿本,我们可知:这部小说是一边涂改一边创作的,而非先抄后再改的;有时候中间会丢掉数页,以至于手动改写页码;因为钢笔色泽有阶段性的呈现,我们大概可以推算同一天写了哪些,后一天又改了前一天哪些字句等等。
因此,它结合了创作稿与定稿本两个阶段,即是文学稿本中最为宝贵的两个阶段。在涂改中,除了内容的增补,也有大量文辞上的斟酌。众所周知,郁达夫的古体诗功夫是新文学作家中最为深厚的。我们在一些语句中可以窥见,他努力想让白话文去代替一些押韵的字句——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中国人用白话文学讲一个长篇故事的过程。
总之,这部手稿对研究者来说,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对未来的读者、创作者来说,是五四的“活化石”;对收藏者来说,即是功德无量,也兴许是毕生唯一的机会。
YU DAFU ONLY SURVIVAL COMLPETE NOVEL MANUSCRIPTS TA SHI YI GE RUO NV ZI
Album (three hundred and ten pages)
21×15cm(册)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伟大的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1911年与徐志摩一同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1914年随长兄郁曼陀赴日本留学。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医学部,后入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与同为留日学生的郭沫若、成仿吾等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沈沦》,轰动国内文坛。1922年回国任教安庆法政专校。1923年出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统计学,与鲁迅相识。1924年任教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6年任教广州中山大学。同年返回上海,开始主持“创造社”出版工作,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但不久即退出。1933年四月,与王映霞由上海移居杭州,后任浙江省政府参议。1936年应当时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出任福建省参议兼公报室主任。在福州,郁达夫号召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了“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1938年郁达夫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同年应新加坡《星洲日报》邀请,担任主笔。后化名赵廉,成为新加坡华侨抗日领袖之一。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
Preview:
2019年7月3日-5日
Address: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A厅(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