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753 李士达(1550~1620) 万玉吟仙图卷 手卷 绢本设色
Viewed 3119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4×140cm
出 版:《丹青钜迹——中国宋元绘画(衡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71 ~ P272,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年4 月 款 识:李士达。|钤 印:士达(白文)、通甫(白文)、石湖渔隐(白文)|题 跋:(俞琬纶):长洲俞琬纶中秋日书信安潜遁斋。钤印:俞琬纶印(白文)、君宣(白文)|引 首:(俞琬纶):万玉吟仙。琬纶。钤印:俞琬纶印(白文) |李士达的生活年代大约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李士达是正直的、有正义感的画家。明代后期,社会矛盾急剧加深,苏州为全国有名的工商业城市,纺织业尤为发达,所受的封建掠夺也最严重。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皇帝派来亲信宦官、税监孙隆等,在苏州横征暴敛,任意增税,激起广大失业织工的反抗。在这之前,有一次孙隆召集苏州名流众吏,气焰不可一世,吓得这些人“咸屈膝”,只有李士达不买账,“长揖而出”。这件事使孙隆大为恼火,马上派人追捕。幸亏有人庇护他,才免于一场灾难。从此,李士达就隐居在新郭。不久,苏州爆发了有万余人参加的织工和市民反税监斗争,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李士达也受到了激烈的震动。这—年,他创作了《浔阳琵琶图卷》,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时所作的长诗为题材,当是寄托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慨。李士达在画上署名很特别,刘九庵先生总结的李士达显著特点“刀切款、皮球脸”,于此卷中尽显。他的作品多数是表现文人高士的闲适、放达的生活,如《松阴搔背》《松竹高士》《坐听松风》《蕉阴独酌》《西园雅集》;另—类是佛道鬼神,如《寒林钟馗》《罗汉卷》《仙山楼阁》;还有一类具有风俗漫画的性质,如《三驼图》。《三驼图》(故宫博物院藏)作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冬,画面无背景,只用白描法勾勒出三个姿态生动传神的驼背人,其中一人策杖提盘,一人拱手相问,一人拍手大笑。这是寓意深刻的讽刺画。画上有钱允治题诗道:“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可见,此画用曲折的讽喻手法,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辛辣的嘲弄。画家用极其简略的似乎漫不经心的线条,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三个人的形体、神态和动作,可以看出他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唐宋以来的白描人物技法。|李士达由于处境的关系,把自己的见解、感情、理想,以幻想的神仙境界寄寓之。《万玉吟仙图》描绘春天来到,山岭一片青绿,桃花盛开,成群结队的老人们在云烟飘渺的山间闲步欢语。仙山桃源这类题材,古人也画过,但赋予主题各不相同,有的寄托长生不老的梦想,有的表达信奉神仙的虔诚。而在李士达的笔下,“仙山”与“凡山”并无大异;活动在其中的并不是道貌岸然的“神仙”,而是平平常常的市井凡人。这不能不说是在审美理想方面的一个变化。李士达最熟悉的还是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比如《西园雅集图》(苏州博物馆藏)刻画了二十二个人物,在山林野外的自在生活,分为五组,或挥毫作画,或吮笔构思,或谈禅论道,或弹琴遣兴。各组之间以树石或小桥自然分隔,又以童仆的回首返顾使各组之间呼应联系。山石、人物造型多为圆形,线条柔韧,神态极生动。|李土达对绘画美的要求有“五美”——“苍、逸、奇、远(一作圆)、韵”;反对“五恶”——“嫩、板、刻、生、痴”,被评为“深得画理”。所谓“苍”美,是指笔墨成熟老练,既刚劲挺拔,又精气内含,达到苍劲、苍茫、苍润的效果。所谓“逸”美,是要求挥洒自如,放纵超脱,意趣为主,反对矫揉造作,呆板无味。所谓“奇”美,通指画面新奇,不同凡响,自出心裁。明代后期,画坛流行师古之风,提倡平淡无奇,稍有一点新奇气息,便斥为“野孤禅”、“邪派”。在这种风气之下,李士达能打破常规,提倡独创,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Preview:
2018年7月10日-12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 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