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336 徐悲鸿(1895~1953) 立马图 立轴 设色纸本
Viewed 146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89×54.5cm
著录:1.《荣宝斋·二〇一〇特·第九回中国画清赏雅集》P39,荣宝斋,2010年10月。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P134,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10月。3. 《徐悲鸿作品集》(续二)P62,文物出版社,2011年。 款识:君鲁先生惠我以难致之色,及特制之精糖,心感其意,作此报之,悲鸿,癸末(1943年)春尽 。钤印:江南布衣 在徐悲鸿先生的艺术中,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笔下的马,尤其是1930年代风格成熟后的大写意法画马,可谓前无古人。画面右上角自题“君鲁先生惠我以难致之色及特制之精糖,心感其意,作此报之”君鲁先生尚不可考,但从落款中我们便可以看出此《立马图》作于1943年,1943年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已入大化之境。此时的徐悲鸿为宣传驰援抗日,正旅居新加坡鬻画筹款募捐,而自身却甘于清苦,难以为继。君鲁先生此时所赠之颜料及精糖在当时甚为贵重,于徐悲鸿来说更是雪中送炭,绝渡逢舟,于是便满怀感动,作此以报,可见徐悲鸿先生忧国忧民、至情至性的赤子之心,于观者,又焉能不为先生炽热之心所动?中国画传统的画马方法以勾勒为主,烘染为辅,徐悲鸿画马首先打破前人细线勾勒程序,以粗犷豪放的线条表现之。头部使用虚实变化的用笔勾出头颅的轮廓,通过墨色的变化来体现体积穿插关系,使头部的刻画相当生动,特别是头部用淡墨皴染出光影的变化关系,前额的留白让笔墨更加空灵,其眼并非以笔为之,而是眼部落墨之后,攥宣纸按出骨骼的轮廓,在阴影中若隐若现,炯炯有神,实是大显若藏之妙处。马颈以软毫笔着浓墨一笔勾画,笔触明快,弧线粗重,富有弹性,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的节奏韵律和抒情性,表现出颈部肌肉的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质感及力度。马鬃与马尾在风中舞动飞扬的效果最难表现,然而徐悲鸿以深厚的素描功底,熟练的用笔墨技巧将毛发的质感与飞舞的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处以分散之锋,浓淡之墨,侧峰皴染兼具飞白的用笔技巧,阔笔横扫,纵情挥洒,寥寥数笔勾出了鬃毛马尾飞舞的动感与轻盈,云卷云舒,可谓一绝。马身采用了西方绘画中线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其中大量留白和淡墨皴染展现了马的丰硕体型。腹部阴影处的浓墨勾线更让躯干肌肉强健,及腹部圆实的体积感,非常具有形体的艺术美感及视觉冲击力。立马三足踏地,而左前蹄已轻轻抬起,转颈回首,似在谛听风吹草动之声,虽似静态,马腿的线条遒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用重笔浓墨,间以隐约可见的淡墨,关节处几下枯笔,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加上虚实相间的小笔勾勒马蹄,四蹄看似简单带过,实则矫健有力。徐悲鸿的马与那个特殊岁月共同诞生,他画的马都是在天际、旷野上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无缰骏马,有锐于进取的精神,更有傲骨铮铮、忠诚勇猛的品性,希望民族奋发,国家振兴。“所向无空阔,真堪托生死”,附予骏马极其高尚的品德。
Preview:
2021年10月18日-19日 上午9:00-下午6:00
Address:
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二楼宴会厅(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19号)
Start time: Postpone auction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