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49 元 绿度母像
Viewed 220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55.5cm
|藏西风格||铜鎏金||相传绿度母是由观音菩萨悲悯世人的泪珠所化现,又被称为一切度母之源,誓言辅助菩萨度尽一切众生,使众生免于种种苦难。在金铜造像中,其婀娜的身影与游戏坐姿便是其重要标识。绿度母的额庭饱满,面如满月,颔微上扬,嘴泛浅笑,慈祥和煦。顶结帽形高髻,发鬓卷曲,栩栩如生,足见工艺之精巧。耳上各有一小花,花心以绿松石镶填,扇状的缯带,在耳际飞扬,搭配巨大繁复的耳珰,乃系尼泊尔风格的展现。|上身裸裎,仅肩披天衣,披三层璎珞,以绿松石镶嵌,繁复靓丽,此种装饰风格常见于13-14世纪的尼泊尔。不过,另一方面,衣穗的排列模式也容易使人联想到10世纪以前的阿富汗贵族衣胄(见下图),暗示这可能是受到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地区的影响。这也说明,当时喜马拉雅山脉各地区的互动、交流已相当频繁。右手自然地以无畏印的姿态展开,左手则在胸前结齐克印,展现出无所畏惧、对于拯救众生充满自信的气势。双手各持一根莲茎,在肩侧结乌巴拉花,一为盛开之姿,一为含苞待放,姿态各异,雕琢细致入里,我们很少在佛像身上可以见到这般美丽的肩花。|本尊为藏中分体浇铸的一个着例,匠人巧妙地在腰部的接合处下方铺陈一带璎珞,透过装饰掩饰了分体处的明显接缝。腰部外缀的缯带,曼妙的姿态如随风轻舞,也是尼泊尔风格的反映。同样深刻反映来自南方尼泊尔影响的是下半身轻薄贴体的兜提,仅透过阴刻线描绘长裙的纹饰,然而,我们也可以从群面摆折刻画看到工匠力求写实表现的意图,揭示本尊已经在纽瓦尔风格中融入了藏区的个性。本尊绿度母呈游戏坐,右足悬垂于台座之外,脚踏覆莲小座,脚指所展现的流畅动感,则将绿度母随时准备迈出脚步,拯救众生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莲瓣肥大饱满,瓣尖上卷,浮雕立体,反映元代造像的特点。值得留意的是,只有居中的三瓣,瓣尖弯曲成优美的卷云纹,充分展现工匠的创意。座缘上下的连珠纹略呈方形,则是西藏13-14世纪常见的样式。此外,同样基于分铸的缘故,莲座与本尊躯体之间饰有两道连珠纹,藉由阶梯状的呈现,以淡化分铸的痕迹。台座背面则光素无饰,仅以红漆涂覆,研究指出,这系原来流行在尼泊尔一带的铸造习惯,明代的永乐、宣德宫廷造像则是它的继承者。|总的来说,本尊反映了诸多13-14世纪尼泊尔的造像特征,然而,祂的开脸圆厚,与尼泊尔、乃至帕拉遗风所反映的俊美气质已有区别,在身体线条的标线,也不再如尼泊尔文艺复兴期强调肢体的健美,上身S形的摆动也不再是本尊所亟欲追求的。我们可以将本尊绿度母视为纽瓦尔工匠抑或熟悉纽瓦尔技艺的藏区工匠为了西藏功德主所量身订作的一区佛像,从尼泊尔风格中可以看到本土化(localize)的突破,再如衣折或莲瓣的刻画,则反映与中原互动、交往的影响。罗文华在分析明代永宣宫廷造像时曾经指出,永宣造像并非对于元代大都造像一味的继承,反而是在明代初年的一段时间内,汲取来自西藏的造像元素,融合新生的产物,本尊绿度母所反映的艺术风格,可能即是后来明初中原模仿的对象,足见本尊在佛教造像艺术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个时期的大型造像,市场难得一见,多半早已入藏博物馆、私人收藏,Schroeder在《Indo-Tibetan Bronzes》曾经著录几件,参阅所见的弥勒菩萨,装饰模式、风格与本尊绿度母极其相似,可以确定为同一时期的作品,该件菩萨甚至在19世纪末即为私人藏家所珍藏。比利时著名藏家、古董商Marcel Nies在2011年的图录曾刊载一区13世纪的四臂观音,则是另一个罕见的着例,由此可见,这类作品再度现身艺术市场,是多么难能可贵。
Preview:
2017年4月29日-5月1日 上午10:00-下午18:00
Address:
华南银行国际会议中心(台北市信义区松仁路123号2楼)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