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04 任重(b.1976) 雪竹 镜心 设色绢本
Viewed 174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64×77cm
题识:逸忱任重千里。 钤印:任重私印、千里、雪竹斋 友至讶异雪竹之法:予乃以没骨留白法分枝布叶,皆留积雪;复掏染背景三次,空留枝时边缘雪意且分出深浅浓淡;复加后景两竹干及竹叶,再留白、再渲淡、再笼套、再填染、再分染,如此八九遍;再后以岱赭、霜青入墨,反复醒染竹节、叶缘、叶尖;及九成,再后则精勒竹脉,可成。一尺小绢耗十五时,予友叹服!——任重寒不易心 幽篁栖逸予自幼习画,少年时代,尤爱画竹。「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中国人对竹子的感情在千载的情感寄托中,成为无可取代的「君子」的完美化身。更多的时候,它是有人格力量的植物。少年时代的画竹,尤喜宋人的双勾和明末陈老莲的白描,觉得于物理物情物态的表现,实在精细微妙。笔墨的勾勒和敷染都使人受益无穷叹为观止。弱冠后,游学于蜀郡,竹子看得多,也看的细。我借居之处,无论成都、上海、或者现在的北京,总要有竹相伴,日夕观察揣摩。那时总是终日在竹中,研究它风晴雨露不同的姿态仪状;老竹、其新篁的枝叶结构和分布生长的规律特征更已了然于胸中。当时,画室起名「碧筠画楼」,连女儿取名字,亦以「碧筠」来命名。也是那时候,我开始详细地研究道君皇帝、文与可、李息斋三家的竹。中国画中墨竹一法,称为写竹,因为用笔完全源于书法,「永」字八法中的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种通用于写竹。然而从「文人画」的游戏直到清代郑板桥的固有程序再到石涛的「野线」,前人写竹之法良苦用心渐渐湮灭。实际上,我们看徽宗、文同、李衍的墨竹,向背转侧、低昂雨打、风帆、阴阳、向背各种姿态以及严谨写实的造型结构无一处不是精益求精、惨淡经营。所以风枝露叶、刚健婀娜、含英沐德,真味尽在不言中。真堪为传神的百代宗师。我少年时读谢稚柳先生的文章和研究,非常在意的是五代南唐,徐熙所做《雪竹图》。但那时得到的是印刷粗糙的数据,并未细究和感受它的妙处,只是隐隐感觉到它的不同凡响。直到2002年上海博物馆《晋唐宋元72件国宝展》时,我得以一睹它的神彩。为了能尽量详细的观摩,那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我排着长队反复进入馆中十余次,每次七八个小时,其中一大半的时间是静立在徐熙《雪竹图》之前。我始终无法忘记初见它时,那种神秘、静谧带给我的震撼,以及详观过后,渐渐平静下来的身心又被另一种孤高和傲岸所代替,再详观,继之而起的莫名的、淡淡地忧伤和孤独,笼罩了人潮涌动中的我。那是一个凄迷幽旷的竹林,晨昏晦暝的烟岚,雾蒸氤氲,清喗叆叇。霁雪使空气湿冷,深浅不一的远方忽明忽暗,几竿疏竹劲拔卓立,也有被积雪压折的竹干仿佛林间巨响,竹枝竹叶上覆盖着薄薄的积雪,静静地在微风中飘舞……从那以后,我把《雪竹图》当作一个课题,当作一个要去攀登的高峰和标尺。前后十余年的时间里,我临摹和研究它的画稿不下百余件,好像从小对竹子的感情乃至于对历代竹法的研究,都是为了学习《雪竹图》在做准备。徐熙《雪竹图》,立轴,粗绢本,墨笔,纵151.1厘米,横99.2厘米,今藏上海博物馆。经过我多年悉心研究,方法步骤如下:首先,以类似于没骨加小写意的笔法,以极淡墨挥洒,写出竹干、竹枝、竹叶的大形以及陂坨、奇石的轮廓。虽然也有阴阳、深浅、向背的浓淡变化,但主要是以经营位置及构图的大势为主。接着,以略重的笔墨连勾带染带点带皴的笔法,强调竹竿上的节以及小竹枝的穿插、弯折、叶的残缺破损,阴阳向背和穿插掩映,以及地面上的小草、竹枝叶,连同图左边的枯树、树干及枝叶用留白勾皴和晕染法。坡坨上的石块逐步加以皴擦,渐渐显示细节,全图开始注意留白。待所有物象用繁复多变的笔法淡淡表现出大概之后,开始不断而且极为细致的用墨来烘染背景。与中国宋画许多山水画中雪景的表现方法一致,此图也选择了“借地为雪”之法,所借的「地」,本为绢素的本色,在经过浅淡的表现之后,用较深且变化无穷的浓淡墨色反复晕染背景,类似于玉雕、木雕中常见的“减地浮雕”法。因为所有画中的物象皆以「落墨」法为之,不用勾勒,所以在「掏染」整个底子的时候,非常非常艰难,既要变化过渡自然,又需要巨细无遗地将所有景物空留出来,包括残损枝叶不规律的缺口。中国画常常是大家同用一种方法,方法好像非常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便高下立现。勾勒浅色是如此,敷染着色也是这样。而且古人有一种不见笔痕,宛如天成的染功,观后直令人目瞪口呆。十米长的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水、天是这样,《雪竹图》中背景的整体而又变幻莫测的氛围也是这样。「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试观《雪竹图》,真正是达到了笔、墨、水法和谐统一的极则。我精研《雪竹图》凡十数年,除了徐熙所做,历代写竹名手的巨迹,参祥亦多。每年冬季,听闻某处有雪,亦必飞赴其处,寻觅雪竹消息。造化,亦足以为吾师,启无穷尽之法门,其中印象最深者,当数2005年末,上海数十年不遇的一场大雪,我飞回上海,旧居茂名坊内,雪竹森然耸立,积雪累身而傲然屹立。瞬间仿佛打开心门,感悟至深,当时立于竹下数小时,直至双腿发麻,才依依不舍而去。自后,则有半勾空留、以重彩加白粉的雪竹;亦有白描勾勒,弹雪浅绛法为之的雪竹;亦有掏填透勾法、揖雪留白法为之的雪竹;还有没骨渲淡、借地反衬等等方法的雪竹。此次展览中《雪竹独栖》一幛,自去年初冬濡毫拂拭,留白落墨,四染五洗,矾砑托禙,耗时不计、周折无算。端居出游,壁上箧中,随着我的行止,闲则拈弄,往往徘徊静观半日未能下一笔,实在是前有百代宗师,令人高山仰止,心生敬畏。中国水墨画中雪竹一法,实为黑白、阴阳、两仪之道也。荀子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天地起。」阴阳互藏互立互交互制互根互消互用互化互生种种,就像绢底与墨色,在落笔之后,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弥平衡,且相互转化,一有水入其中,则万变,万万变,万万变矣。人生于世间,有无、生灭、遇否、得失、成败、隐秀,时或又有坎坷磨难、生离死别,诸般感慨叹息。我能于徐熙《雪竹图》中悟得境由心生之理,对竹十年,竹我两忘,方今命笔,时或胸有成竹,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形神不失;时或心无此君,笔触纸绢早忘损益枝,节箨叶之繁芜,常念其傲严寒霜雪,不改其品质形神。仪状岸然比君子有斐,竹与我同,有无之间,独有我在,是何幸也。艺虽小技,可达乎道,信然!
Preview:
2021年5月3日-4日 上午10:00-晚上20:00
Address:
厦门洲际酒店B厅 厦门市思明区领事馆路19号
Start time: Postpone auction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