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19 王光乐(B.1976) 约2002年作 光·影·手 油彩 画布
Viewed 392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88.5×124cm
款识:《光.影.手》布上油画 88.5 x 124 cm 2003 王光乐(画背) 说明 来源亚洲 私人收藏保利 香港 2015年4月6日 编号248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王光乐光之赞颂「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王光乐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的王光乐,是青年艺术团体N12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70后年轻艺术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时间年轮的光之赞颂「光」是贯穿王光乐早期创作的核心元素,他通过描绘照入工作室地面与墙壁的光线,将难以触碰的无形与质地坚实的结构有机结合,原本凝固的静态室内空间在午后阳光的加入下被赋予了时间的维度。《光.影.手》(Lot 119) 从上部俯视的第一角度描绘了光透过窗栏而形成的规律斑点,均匀的铺洒在站在藤椅上的艺术家的双脚与一只手上。这个瞬间的原型来自于王光乐在工作室时无心拍下的一张照片,半年后,他用颜料将这个意外却又浪漫的一刻再现于画布之上。画面中,手与脚的对话充满仪式感,时间、空间与光都在瞬间被定格。叙事性和抒情性,空间与时间,光与物(艺术家的手脚)一同成为主角,但藤椅已被光斑几近消解,背景单纯得几乎只剩下光,艺术家的手和脚也被光斑模糊了边界。物的隐退,「无」的境界,更彰显神秘性,强烈的精神内核,及王光乐对精神性一以贯之的追求。《光.影.手》是王光乐创作风格上承上启下的转折之作,同年他已开始「水磨石」系列的创作,作为一个阶段的结束,《光.影.手》有着极为重要的代表意义。维度的创作方法论如果说早期「午后」系列中的形式化表达还留有一些传统学院派的具象踪迹,那么从「水磨石」开始,王光乐的作品就走向了观念。他的创作渐渐摒弃了一切可被具象化的描绘对象—「光线」、「工作室」,用更抽象的主题与纯粹的创作手法取而代之;而后的「寿漆」系列则是艺术家从过去的生活体验中汲取灵感,借由观念化的形式凸显创作过程的时间意识。在一步一步趋向纯粹的过程中,王光乐的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王光乐不断强调创作过程本身以一以贯之的禅宗为脉络,着重将形而下的「修禅」与形而上的「悟道」糅合以达到作品的内在统一。在最终作品的呈现上,并未落入过去西方抽象艺术中「有意味的形式」,他的画面剔除了叙事性与感情色彩,简单而纯粹。2006年,王光乐从「寿漆」系列衍生出更极简、更冷峻的「无题」系列。艺术家以一种仪式感的自律以一天两次的频率,遵从外轮廓逐渐缩小的规律,在画布上施加颜料,最终呈现矩形结构由外到内缩减,色调却逐渐变深的形态。画面既有因颜料越来越厚带来的结构上雕塑般的由下自上的立体感,同时兼具色彩过渡带来的由外而内的空间纵深感。他以完成时的年月日直接命名每件画作,仿佛是对最终成果的一种宣言式的总结,这也是艺术家秉承自己观念性创作核心思想的最佳佐证。《090906》(Lot 120) 中,画布之内的空间由外缘的白渐渐过渡到红,直至最中心深不见底的暗红,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向外发散、没有边界的光晕,走近时,大到仿佛要将人吞噬的画面似乎具有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如同正在迈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罗斯科所打造的教堂与场域,正在邀请观者一同深入探索这个未知的无尽空间。虽然难以看到任何直接的「光」的痕迹,时间却是王光乐创作不变的主线,他用越来越纯粹具体的图像语汇暗示时间缓缓的流逝。在这毫无杂质的美中,人们仿佛能感受到时间延绵不绝的力量。「…也就是说,内容变得不重要了,所有的这些空间、内容、时间都会过去的,只有这个过程最有意思也最重要… 」—王光乐
Preview:
2019年3月29日-4月1日 上午10:00-下午8:00
Address:
香港君悦酒店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